為推進本市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業務宣傳和推廣,市知識產權局將于近期陸續推出本市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等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點的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們今年的工作重點及亮點吧。
上海交通大學
(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TISC)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集中力量并聚焦國家與學校的重大科研布局,逐步融入環交大科技創新區域,開展了知識產權信息素養教育、專利檢索、態勢分析、侵權防范、高價值專利培育、價值評估等各類服務,成為了支撐高?萍汲晒D化專項改革的重要一環。
一、在線“專利學堂”讓專利信息素養更加深入人心
2020年,應后疫情時代用戶在線教學的需求,中心在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推出了:“專利學堂之——疫情防控技術的創新之路”線上活動。該活動深入大學科技園,吸引了3,000余人次師生、同行和企業人員的在線瀏覽與互動,共有18家企業代表人員到現場參加活動,50余人次在線聽講。
圖1 知識產權宣傳周部分宣傳推送及海報
圖2 專利信息加速科技創新主題活動
除 此以外,中心還通過圖書館的官方微信推送了“思源微課”、“專利學堂”、“宅家學起來”和“知識戰[疫]”等文章,信息資源、分析工具獲取和使用技巧的微 信文章共66篇,總閱讀人數達4.0767萬人,閱讀次數5.3383萬次,被2564人分享3184次。其中,制作微課文章共計36篇,1935人通過 微信產生瀏覽量2347次;通過騰訊視頻app產生瀏覽量達3.5759萬次。
二、“線上+遠程”信息服務保障疫情期間科技情報需求
在疫情期間和后疫情階段,為保障校內外查新和查證查引需求,中心全面接受線上委托、遠程服務,通過提供電子證明或原件快遞服務,優先保障醫療系統的各類科研和人才計劃需求。
為校外及醫院單位提供科技查新服務占中心總委托量的44.75%,支持省部級以上獎勵申請達到45次。為社會機構提供文獻檢索服務達441次,為醫療系統提供文獻檢索服務達1088次。支持院士、杰青、長江等各類人才計劃申報共計152人次,完成省部級以上獎勵申請委托共計106份。
三、聚焦重大技術領域提供技術創新啟示
中心面向前沿交叉和重要技術領域,針對上海市轉化醫學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聚焦手術機器人關鍵技術領域,通過專利信息分析,提供產業現狀和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分析,圍繞主要技術產品及產學研合作模式,形成市場化創新啟示,支持成果轉移轉化。
圖3 《腔鏡式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布局和轉化潛力分析》報告封面及目錄
同時,中心還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從航空發動機材料、控制系統和整體知識產權布局等方面開展專利信息服務,研判我國商用航空發動機的知識產權風險,并為其開展知識產權布局提供參考和建議。
四、積極開展戰略合作交流與研究探索
中心開展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協作,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促進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萍紕撔滦畔⒎⻊。
圖4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共服務司舉辦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及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交流研討活動”中,介紹了中心多元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突出中心在區域合作、新型服務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圖5 在全國TISC及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交流研討會上的分享
在“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聯盟2020年會暨第三屆培訓研討會”上,中心發布了“長三角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的相關研究成果,并為長三角地區高校創新服務能力的提升建言獻策。
五、未來規劃
之后,中心將圍繞知識產權工作“高水平管理”、“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高標準保護”的總體思路,且不斷融入高!翱萍汲晒D化改革專項”的工作,以專利檢索、分析、導航、布局等“知識產權全過程服務”,在重大項目科研創新中發揮專利導航的支撐作用,為關鍵領域的高價值專利培育提供有效的服務。面向校內人才培養和大學科創園區,持續推進以“專利學堂”為品牌的知識產權信息素養教育,并提升“專利學堂”影響力。
延伸閱讀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點包含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和TISC等機構。其中,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教育部聯合認定,旨在增強高校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和服務全鏈條的信息公共服務能力。TISC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下簡稱“WIPO”)發展議程框架下的項目,在華TISC由WIPO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推廣,為幫助中國知識產權和創新用戶提升技術信息檢索能力,更快地掌握行業動態和新技術信息,促進其增強創新能力。